德國無速限高速公路的成功原因

文/113級/謝明學

在德國租一台車,並行駛於無限速高速公路上,是對於許多愛好開車的人嚮往的旅遊內容。在台灣,曾經有討論無速限制度是否可行,但事實上德國是有很多的配套措施才能夠讓這項制度實行,我們就來進一步地了解。

歷史培養出的駕駛習慣  

  說到德國的高速公路,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無速限,但其實還有另一項特點:德國是高速公路的發源地。早在1920年代,德國就規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並在1932年完工,雖然之後遇到航空業的反對與經費過高導致之後的計畫停擺,但希特勒為了將高速公路在納粹宣傳中可稱為全民就業的典範工程,間接使得德國高速公路系統延伸至全國更多地方。在高速公路剛啟用時,曾設有速限,但在希特勒政權垮臺後,新政府想改革過去的政策才廢除速限,而沿用至今。因為有了長久的歷史加上德國人普遍遵守規則的習慣,使得「內側車道為超車道」的規則能夠完善的行使,這項規則可以讓內側車道保留給要超車與時速較高的車,杜絕由外側車道超車的現象,使得同一車道的車輛都相近的速度,幫助快、慢車可以有不同的車道行駛,減少超高速行駛的危險性。

完整的駕駛訓練過程

駕駛人的能力與行車態度也大大影響著行車的安全,因此德國擁有嚴格的考照制度,要先完成14堂1.5小時的「學科」課程,並需全勤才能通過。道路駕駛的課程內容則包含了共12小時的高速公路、鄉間小路與夜間駕駛訓練。考試內容則是在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上駕駛,同時限制最多考五次的規則,在五次內無法通過者視為「不適合開車的國民」,一輩子無法開車。因為這些規則讓每位駕駛員都擁有良好的駕車技術與道德感。

到今天仍是個具爭議性的政策

雖然德國的高速公路常被他國拿來當作典範,但近年來仍有一些希望設定速限的聲音,支持者無速限者稱德國高速公路死亡率極低,並且可讓內外車道產生及高速差,讓快車與慢車分流,駕駛人更專心的駕駛,沒有必要設下速限,而反對者則認為超高速行駛時一旦出車禍能夠存活的機率渺茫,並且高速行駛會排放出更多二氧化碳。目前德國有50%的高速公路為無限速,並設有建議速限130公理,一但超過此速限,出車禍時的保險理賠就會依比例下降。

無速限高速公路在台灣實行的可行性  

在台灣曾有討論過效仿德國高速公路無限速的可能性,但他們有更長久的高速公路歷史與文化,並設置嚴格的考照門檻,使得駕駛人能遵守規則的超高速行駛,而不是以任意變換車道的飆車行為來提高自己的車速,在有明確規則與法律後,德國也將維持路面品質視為行車安全的一大重點,每一路段幾乎每年都會重新翻修。台灣先天上地形山多平原少,使得高速公路的彎道半徑較大,就算運用工程技術克服,台灣在無法提升駕駛水準下恐怕很難提高速限或無速限,所以目前最簡單可以體驗無速限公路的方式大概是等疫情過後飛到德國租車體驗是最簡單的辦法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