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台分幾種?從環狀線中和站談起

文 運管11  林子傑

        環狀線終於通車了,除了特殊的車廂設計、每站都不同的地景音樂外,這條最新通車的捷運線也隱藏著台灣第一座「高架疊式月台」——中和站。咦,月台不是都長一樣嗎?

        常見的月台,有被兩條軌道包在中間的「島式月台」。這種月台車站最適合當起訖站,大部份高運量車站都採用這種設計,像北捷的南港展覽館站。優點是方便監控月台情況,而且如果月台一邊有太多人在等,可以分散至另一邊等候。就旅客而言,雖然一定要通過天橋或地下道才能進月台(畢竟是島嘛),但如果乘客跑錯月台,可以直接前往對面月台,搭錯車也比較容易找到車回來。缺點是需要比較長的站體以容納月台與軌道,因此高架車站不常採用這種設計。

島式月台示意圖

        島式雖好,想擴建月台卻不容易。因此,平面鐵路很常使用擴建容易的「側式月台」。就旅客而言,進出平面的車站,就不用像島式月台一樣,一定要走地下道、天橋等設施,免去上下樓梯的麻煩(但如果要前往對面月台,還是得透過上述設施通行)。就管理層面,側式月台易於控制人流,但建築維修成本比島式月台高(舉例而言,往來其它樓層的設施就至少要設兩套)。

側式月台示意圖(左側通行)

        講了半天,回到本文主角——疊式月台。疊式月台可再細分成「島式疊式月台」和「側式疊式月台」兩種,其實就是兩個單一月台分別位於上、下樓層,看起來就像積木相疊。這種方式通常用於兩條以上路線交會的車站,不過中和站之所以設計成這樣,主要是考慮到車站腹地不足,省空間。

        本文簡單介紹了月台的三種類型,如果覺得意猶未盡,還有港灣式月台、混合式月台、西班牙式月台……等種類等你探索。下次進站等車之時,觀察看看是哪種月台吧!

文 運管11  林子傑

發佈留言